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前沿 > 国际聚焦 国际聚焦

腐败之风长刮“热带之国”出路何在

 来源: 检察日报  作者: 季美君发布时间:2016-09-27
  有一个让世人纳闷的现象:巴西政府惩治腐败决心如此之大、相关法律也比较完善、查处力度如此之强,为何其腐败之风依旧长刮不停?这得从巴西的传统文化说起。
  巴西最大的城市为圣保罗,这也是南美的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建于1554年,最初为耶稣会神父玛努埃尔在市中心盖起的一座小教堂,随后在四周逐渐发展成一座小镇。19世纪末,随着甘蔗和咖啡种植业的兴起与交易的繁荣,大量侨民涌入,圣保罗迅速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大城市,成为巴西和南美的工业、商业、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圣保罗的诞生、发展和迅速壮大,可以说见证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发展史。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航行到巴西。在随后的三百多年里,葡萄牙人逐渐在此定居,从采伐巴西红木开始,发展到淘金业、甘蔗种植业,巴西逐步成为葡萄牙殖民地。殖民统治下腐败猖獗,虽然巴西1822年9月就脱离葡萄牙统治成立了巴西帝国,1985年开始实行民主宪政制度,或许是殖民文化中蕴含的腐败土壤太深厚,加上适宜的“腐败气候”,巴西的腐败现象犹如伊瓜苏大瀑布一样长年奔流不止,从不停歇。这些适宜的“腐败气候”主要表现为:
  一是政府政党权力的失衡。有调查认为,巴西的政党是最为腐败的部门之一,这一点从其数任总统都因腐败问题而没有善终即可证明。巴西是一个多党制国家,目前,在众议院里有席位的政党有16个。若总统所代表的政党在众议院中的席位不占多数,为了获得代表其他政党的议员们的支持以通过自己所领导的政府提出的议案或要实行的政策,执政党领导人习惯于挪用公款或不法资金去收买贿赂国会议员。高层政府官员存在的这一“政治腐败”无疑产生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应。全国上下整个官场也被腐败之风所裹挟。
  2013年,“巴西透明组织”(Transparencia Brasil)在一份调查中指出,巴西国会每年支出约85亿雷亚尔(约合38.99亿美元),几乎是美国国会开支的6倍。其国会议员年均支出为1400万雷亚尔,是英国议员(63.6万雷亚尔)的21倍。巴西国会议员们的高额开支,其本身就说明议员是一个非廉洁的群体。如2005年6月,巴西工党主席联邦众议员罗伯托•杰弗逊向媒体披露的“月费案”,即劳工党为确保自己在议会中的支持者数量,每月向几十名议员(包括众议长)每人发放补贴3万雷亚尔(折合1.2万美元)。此案在黑人大法官诺阿金•巴尔博扎的秉公执法下,最终于2012年12月审结,有25人分别以行贿、受贿、洗钱、欺诈等罪名被判有罪。这一事件说明,巴西政治体制自身的缺陷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
  二是反腐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合作。虽然巴西有反腐败的“四驾马车”,说起来每驾马车都力量雄厚,都有职责反腐败,但它们各自为阵,并没有形成合力,其反腐效果自然就难如人意。如联邦检察官的高度独立性让其可以自行决定优先调查哪些腐败案件,且不受检察长的控制干预,但这么一来,检察官们的调查就缺乏统一目标,而且他们的调查与联邦警察的调查范围界限不明、信息不共享,互相之间缺乏制度性的协调配合。国会调查委员会的成立具有临时性和政治性,对高级官员的调查取决于多数议员的意愿与选择。联邦审计法院虽拥有事前监督、事后调查与惩罚的职权,但其最终的处罚结果就是将滥用的资金收归国库,而实际上真正能归还的仅占2%至3%左右。因反腐机构之间的职责重叠而缺乏协调凝成合力,对腐败分子的打击和震慑效应就差强人意了。
  三是反腐立法缺乏严厉的惩罚措施,执行力不足。多年来,巴西媒体对腐败的曝光度虽然不断增强,但巴西腐败官员仍一波接一波地涌现而无消减迹象,细究原因,无疑与其法律规定中缺乏严厉的惩罚措施密切相关,让人感觉“雷声大雨点小”。巴西对违纪违法的公务员的处分有警告、停职、终止职务或免职等几种,公务员因腐败犯罪,如滥用公款、收受贿赂等,最为严重的处罚也就是免职而已。因此,尽管巴西的反腐败立法,从表面上看已相当完善,对政府官员的从政行为作出了非常全面详细的规定,但却缺乏没收财产这一重要内容,而且议员们还享有刑事豁免权,一般犯罪不受指控和逮捕。官员们即便因腐败问题被调查被媒体曝光,最大的惩罚也就是免除公职,而其贪污的巨款、收受的贿赂却基本无人追究。腐败的风险与利益的诱惑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这往往使官员们铤而走险,纸面上规定的种种廉政要求就像耳边风,只是刮得凛冽而并无实质性的伤害。2013年6月,巴西民众因不满全国弥漫的腐败之风,举行了20年来最为严重的抗议示威活动。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国会火速审议通过了新的反腐败法,2013年8月1日,总统罗塞夫签署了该法。有学者称,法律制定得最严密最完美,若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和执行力,也只是一张纸而已。
  当然,腐败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巴西的腐败现象比较普遍,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其社会弥漫着一股根深蒂固的腐败文化。在巴西,民众普遍认同腐败只是道德问题,一个人只要做事了,那腐败就是可以被原谅的。比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的圣保罗州州长巴罗斯,就曾以“他偷窃了,但是他做事儿!”作为竞选口号而赢得选民的支持,虽然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官儿。
  由此可见,巴西是一个存在着严重制度性腐败和腐败文化深入机体的国家,要想有效遏制腐败的蔓延,对巴西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斗争。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所展示出来的巴西,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国家,全民喜爱热情奔放的音乐和节奏明快的舞蹈,其无与伦比的能量以及对绿色、和平、自由的热爱就像一朵小花一样给巴西也给世人带来希望。人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的巴西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整合各方优势,逐步迈向一个清廉的政府。
  (作者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湖南工商大学

  中共湖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湖南省监察委员会

  中国智库索引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共长沙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长沙市监察委员会

  中共浏阳市委员会

  浏阳市人民政府

  清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