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主要举措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多方面的,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积极推进政府治理变革与升华,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观念的转变。解放思想,就是不墨守成规,不瞻前顾后,要有胸怀容差异、有勇气干事业、有智慧闯新路,敢于摆脱僵化的、教条的思想,政策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制定,而不仅仅依靠已有的经验和固有的模式。原来政府控制和管理的观念必须让位于规范、调控和服务的观念,管理的观念应及时转变为治理的理念。
积极推进有效的政府治理,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这必然要求政府、社会、市场、公民个人之间合作与良性互动,形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政府必须放下身段,学会尊重,懂得平等对待合作伙伴、管理对象;同时,政府必须增强自信,信任社会,理解社会。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推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从总体上看,政府职能转变仍然比较滞后,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仍然过大,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仍然较多,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仍然相对薄弱。
面对新的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主观和客观层面上都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为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腾出空间,政府应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以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只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应该由市场承担的职能交给市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切实用好“看得见的手”,充分用足“看不见的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组织结构是政府的机构、职责、人员等行政资源的配置形势及其相互关系,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组织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提出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有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之文化自觉精神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这就需要政府有一种文化自觉精神,有一种自知之明精神,有一种自我完善精神。“文化自觉”是我国已故著名的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早在1997年就提出,至今仍然为许多学者所倡导的思想行为自觉概念。文化自觉是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面对新时期新阶段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应肩负社会历史责任的一种自觉要求。“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充分认识、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人们对社会转型的自主能力认识,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这里,提高政府治理之文化自觉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组织等,在参与政府治理的行为过程中,有一种能够随时发现不足或缺陷,像电脑那样能够及时自我“纠错”能力,以促使政府治理质量和水平优良发展。
不断提高政府治理之文化自觉精神,要重视政府治理的价值观设计理念及其升华。一是由单纯重视货币资本意识向重视人力资本的意识升华,从以物为中心回到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二是由追求“面子工程”等“形象工程”冲动的动机向可持续、社会责任感等升华,使政府治理绩效建立在一种更高的道德层面之上。三由片面追求对大自然的索取和征服向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回归升华,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伦理精神有机统一意识。四是由集权管理向科学、尊重民意、扩大民主参与升华,从权力官僚至上的管制思想,向法治德治并举的科学善治的思维模式转变,以达到政府治理向善治迈进。五是由简单以GDP论英雄的绩效考评模式向着重塑公信力及政府质量升华。六是由片面追求个人官本位升迁向集体领导写作精神、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理性追求升华。
有效的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更多的是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由政府管理向治理进步,再向善政善治迈进,并由此向更高级的善政善治迈进,这是一个需要升华的过程。大力推进政府治理变革和升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作为我们党改革开放事业的重大战略构想,对于发展经济、推进民主、改善民生,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于丰富人类社会现代文明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政府治理的转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尤其需要努力避免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只有清醒认识存在各种挑战和困难,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于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实际,积极探索,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够早日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河南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