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视野
建设廉洁试验区探索制度反腐“佛山路径”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佛纪研发布时间:2017-04-13
4月5日,佛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九次会议。会议提出,今年全市有34项改革重点项目。由市纪委牵头的廉洁试验区建设,被纳入继续推进的改革重点项目,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
作为探索制度反腐的一项重点工作,佛山于2015年11月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中德工业服务区、禅城经济开发区(绿岛湖片区)、高明西江新城、三水新城这五大经济功能区探索廉洁试验区建设,希望通过3年不懈努力,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惩处、预防腐败和监督制度体系,以推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基本形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如今,廉洁试验区建设已一年有余,廉洁形象日益深入人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方面,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进行差别化探索,首批正式发文18项微观制度,例如禅城区实施“一决策两清单”,已有2个项目纳入开放式决策,51名公职人员进行利益冲突申报;南海区推动基层党风廉洁建设综合治理“十二条”落地生根,创建“廉洁镇村”;顺德区按照“联防风险,共建廉洁”思路对PPP项目实行廉洁风险同步预防;高明区对西江新城工程建设引入第三方开展全过程审计,核减金额5695万元;三水区上线农村廉情预警APP,打造“掌上纪委”,共收到有效廉情信息196条。可以说,这批试验项目成效明显。
另一方面,我们还进一步拓展视野,把廉洁试验区建设融入全市党风廉洁建设总体布局,围绕试验区探索过程中发现的全局性、紧迫性的问题,在全市更大的范围内同步推进廉洁建设制度创新。
以工程建设为例,该领域向来是腐败高发区。为此,佛山探索构建了重大工程建设廉洁风险同步预防机制,并研究制定了《重大工程廉洁风险同步预防工作指引》。
同时,我们还建立全市同步预防工作项目库,将投资金额1亿元以上的交通类项目、5000万元以上的住建类项目、3000万元以上的环保及水利项目均纳入同步预防,首批纳入的市级工程有36个,投资总额高达1500亿元。
目前,顺德区正在开展重大工程廉洁风险同步预防示范区建设,围绕水环境治理、北部片区开发建设等总投资近千亿的重大项目开展同步预防,打造廉洁风险同步预防区域性范本。
此外,我们还在探索同步预防微制度。例如,高明西江新城建立了指纹考勤制度,要求施工、监理单位的驻场人员施工前进行指纹录入,有效防止违法转包、分包等廉洁风险问题。
在高压反腐的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履职容误清单化管理,以激发干部干事活力。例如,南海区建立了干部履职容误机制,制定重大事项的“风险容误”清单、重点岗位“尽职容误”清单、政企服务的“交往容误”清单。目前,三类清单均已由区、园镇相关单位开展试点,在落实环保督查要求过程中发挥了实效。
作为珠三角民营经济重镇,2016年佛山民营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8.7%,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72.9%。
为优化政商关系,提振企业家信心,我们研究制定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投诉指引》,明确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利,列明公职人员可能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指导民营企业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依法依规进行投诉,明确投诉受理部门及其工作流程、保护措施、监督考评机制等。
去年,我们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对佛山市政商关系社会满意度进行评估,组织了公职人员、企业人士、个体户和市民共1600个样本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六成的被访者认为目前佛山市政商关系朝着“亲”、“清”政商关系方向发展。
除了上述领域外,我们还在以案治本、廉洁政务环境、智能反腐等领域探索尝试,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廉洁试验区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提升领导力、强化监督力、下沉治理力”的思路,进一步推进治理主体多元化,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试验区乃至全市范围内,运用好现代化廉洁治理方法,既解决好当前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推进源头治理。
一是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针对“一把手”权力大而监督弱、监督不到位问题,注重提醒规范,抓住关键环节,做实决策公开,硬化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创建几项简洁管用的实操性举措。
二是抓好基层党风廉洁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防基层任性用权,继续强化“七站八所”履职监督,深度治理政府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打造廉洁政务环境。
三是提升科技反腐水平。将党风廉洁建设“基因图谱”在试验区充分使用,并延伸到基层,用信息化手段防治“蝇贪”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