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如何标本兼治,廉政学者太湖论剑
4月8日,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的突破、创新及前瞻”为主题的第三届廉政与治理“太湖论坛”,在江南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廉政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反腐败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围绕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理念、制度、实践创新开展深入研讨,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如何从总体上评价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战略策略?是否仅仅为治标?
江南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徐玉生教授认为,纵观近五年来的反腐倡廉建设,贯彻“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方针,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强力治标的同时,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了治本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治本措施。如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治本之策,制定并落实“八项规定”,甚至小小的贺年卡也不放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真格,红了脸,出了汗,排了毒。把党的组织和纪律建设推向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定或修订一系列党规党纪以严明政治规矩,例如修订实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等,从而使治标与治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突破,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而在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斌雄教授看来,党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及其相关措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相应的制度规定,不仅是反腐治本措施,而且实现了纠风机制和反腐败机制的理论创新。他认为,“八项规定”的出台与实施,着眼小处、以具体事项为突破口,运用抓常抓细抓长的纠风机制,契合了当前国际治理腐败的方式。同时,运用“自上而下”示范传导机制开展腐败治理,是执政党主导型治理腐败规律的体现。特别是,“八项规定”的具体规范要求,能够遏制腐败动机,缩减腐败机会,约束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达到预防腐败的效果。
在党中央反腐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指引下,地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治标促进治本。江苏省东海县坚持“案件+科技+制度”三结合,探索构建的“二六三”专责监督体系,就很有代表性。他们成立两大中心——为加强信息技术运用成立廉政大数据中心,为加强案件利用成立案例分析中心,分析腐败案件共性问题;采取“一案一通报、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建议、一案一整顿、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回访”的“六个一”举措,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深化三个维度拓展,即向“前”拓展健全告诫预防机制,向“后”拓展健全长效机制,向“面”拓展健全系统预防机制,从而扩大了以案治本效应。东海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赵广东在这次论坛上介绍了该县的这一实践创新经验,引起与会廉政学者的深厚兴趣。
在高度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专家学者们也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教授认为,这一改革将提升国家权力监督的有效性,使反腐败和权力监督的效率大为提升。从长远计,他提出五点建议:监委会的独立性需要进一步拓展;实现权力有效监督全覆盖还需要监督体制的系统改革来支撑;监委会自身监督特别是外部监督需要强化;监委会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需要提上日程;通过纵向整合以优化监委会的层级设置。
除了宏观层面的建议,专家们也提出不少操作层面的建议。
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倪星教授通过一项廉情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公众对腐败容忍度越高,其举报腐败的可能性就越低。为此,他建议在腐败治理中,应大力弘扬和培育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断降低公众对腐败行为的容忍度,从而激发其反腐败的参与热情。同时,有没有遭遇腐败,直接关系公众对腐败的容忍度和反腐败参与热情,所以反腐败工作应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真正使反腐败惠及普通民众,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提高举报的便利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激发公众参加反腐败的意愿和热情,从而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
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增科教授,和论文合作者陈月明等也采取定量分析法,对腐败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以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后各省贿赂犯罪判决为考察对象,通过案例数据分析发现,“同案能否同判”即具备同样法定情节的案件能否获得基本相同的判决结果,也即定罪与量刑是否一致,对反腐败有重要影响。他认为,坚持同案同判,坚持量刑一致性,对我国法治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反腐败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建议司法机关出台各种腐败犯罪量刑规范化指导文件,统一不同地区实践中的定罪量刑,对腐败进行精确化治理,从而实现通过治标达到治本的目的。
廉政与治理“太湖论坛”由江南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江苏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研究基地、江苏无锡党的建设研究基地联合主办,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指导,截至目前已举办三届,已成为中国廉政理论研究和反腐败实践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广州大学等院校廉政研究机构的学者,丹麦议会廉政署的专家,以及国内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也在本届论坛上交流和分享了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