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前沿 > 国内视野 国内视野

互联网助推基层反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赵秀玲发布时间:2017-09-28
  随着国家反腐的不断深化,基层腐败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我们面对基层反腐难的问题。近年来,互联网为基层反腐提供了新路径,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也存在一些瓶颈,需要进行总结和加以重视。
  互联网打开基层反腐新通道
  在互联网使用前,基层反腐由于缺乏具体抓手,较难落到实处。互联网的运用则使这一局面大为改观。
  首先,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具有勘探之功,可扫描、发现与定位基层腐败问题。基层反腐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基层干部人数多,处于相对松散和隐蔽状态,远离国家监管中心;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有限,无法对腐败形成监管力量。互联网有助于突破这些障碍,以客观大数据分析直接发现腐败问题,甚至可直达基层腐败的纵深处。这是任何干扰、障眼法和弄虚作假都无济于事的。
  其次,互联网手机微信平台快捷安全,可为基层反腐提供其他途径难以了解的各种细节和信息。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属于熟人社会,这为常规反腐带来一定阻力。而互联网手机平台具有保护性、即时到达、方便快捷的特点,能屏蔽传统举报的不便、担忧和风险。因此,互联网手机微信平台已成为基层反腐的通道。如安徽涡阳创建的“清风涡阳”微信平台,每周向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用户亦可随时将发现的党员干部违反“四风”问题向县纪委举报;贵州黔西建立“作风举报投诉直通车”微信平台,打通了基层反腐“最后一公里”。
  最后,互联网大数据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可强化基层反腐的监管和预警功能。传统反腐方式对于基层腐败发现难、监管难,要做到预警更难。而互联网则可利用其准确数据,敏锐发现和查处腐败苗头,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和预警功能,对一些腐败现象或防患于未然,或发现苗头后及时纠正。这是一种将“最后惩处”向“提前预警”推移的基层反腐新方式。如广东佛山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研究基层干部的社会网络,将其固定资产数据与收入数据相互印证,推断其合法性。
  可以说,互联网代表新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新理念,它为基层反腐提供了方便、快捷、具体和有效的路径。
  充分发挥互联网反腐
  “上下联动、协同治理”的优势
  近年来,各地运用互联网反腐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既有益于基层反腐进一步拓展深化,对基层治理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是将基层全面反腐与难点、重点、热点反腐有机结合。以往的基层反腐往往比较宽泛和笼统,一些反腐网络也主要停留于一般性信息公开与传递,并且这些信息具有类同化、简单化和模式化的缺点。互联网基层反腐则将“面”和“点”相结合,尤其凸显基层反腐的特殊性、急迫性和关键点。就其难点、重点和热点而言,易滋生腐败的农村集体“三资”、征地拆迁、扶贫资金、危旧房改造等,都是网络基层反腐的聚焦点。这为基层互联网反腐找到了穴位和抓手。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既设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又开辟“节日反腐专栏”,紧抓“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三个重要节点,以实现全面反腐与重点反腐相结合。又如江苏盐城盐都区开展以“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为模式的基层反腐活动:一方面,全面设置我家补贴、我家账单、我家土地、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公开、工作动态、民生关注、法规政策、链接产权交易通告等栏目。另一方面,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重点、难点和热点。村委会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主动向农户推送“三资”情况、一家一户应获补贴等,并随时接受、反馈农户意见和建议。农户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三资”相关信息,监督村干部,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颇为亲民、最接地气的互联网信息平台。
  二是充分发挥“上下联动、协同治理”优势,让互联网基层反腐落到实处。以往的基层反腐不易做到上承下达,对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往往落实不到位,有时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互联网基层反腐初期,上下脱节尤其是基层反腐网络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反腐的深化。近年来,互联网基层反腐呈现出“上下联动、协同治理”新趋势,主要表现在:其一,国家和政府重要网站更关注基层反腐治理。其二,从中央到地方基层反腐网络逐渐形成上下联动一体化。其三,基层反腐网络不断由县向村组延伸。这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发展的新格局。如广东清远阳山县于2012年建成县、镇、村三级社会服务监管平台网络,后又开通和使用“三资”管理电子系统和信息公开网络系统,将全县各村、组的集体“三资”数据,统一纳入县财政局财务集中核算与监管系统平台进行管理。可以说,“上下联动、协同治理”是将互联网基层反腐引向深入的关键所在。
  三是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平台,可快速、有效提升基层干群的民主参与能力和水平。以往,基层干群直接参与民主治理是有难度的,即使是轰轰烈烈的村民自治要达到广泛直接参与,也费时费力费钱,参与成本相当高。互联网手机微信可即时达到,不受地域、身份、财力、物力、性别等限制,成为一种具有广泛民主参与的新形式。不论监督检举,还是了解情况,抑或提出建议,以及得到反馈等,都可借助互联网手机微信平台达成。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自治能力、自信心等都得到充分体现。如河南林州市纪委创办“红旗渠廉政网三资公开平台”和“清风林州”微信公众号,500多个村都建立了自己的“廉政微信群”。不论通过网站还是手机,任何人都可随时查看全县各村近期支出明细,并有权监督和向上举报。
  可见,互联网为基层反腐提供了有效途径,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参与方式,这是一种强调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探索。
  重点解决互联网反腐中信息可靠性等问题
  整体而言,互联网基层反腐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是需要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的。
  第一,要解决互联网在基层反腐中的信息可靠性问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可做到对基层进行精准反腐,但这需要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所用数据的真实、全面、细致、稳定和安全。如基层组织提供的信息虚假,网络信息被一些人操控,互联网信息传递有误,那么,再规范有效的操作程序也得不出正确结论,反而会导致失真、混乱和荒谬。这是事倍功半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互联网基层反腐一定要确保信息的来源可靠、传播路径科学、核查机制规范,这就需要耐心做大量基础性、可靠性、有效性工作。
  第二,避免形成互联网在基层反腐中的路径依赖。必须清醒认识到,以互联网进行基层反腐不是唯一的,更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众多方式之一种。因此,应将互联网与其他基层反腐方式统合起来,在相互借鉴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事实上,用互联网实行基层反腐,就应结合“零距离”听取民意等方式,这样的基层反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切实做好互联网在基层反腐中的体系化建设。目前的互联网在基层反腐中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体系化建设不足的局限。一是在内容上笼统的信息平台设置多,但对专题、主题、问题尤其是重要、重大问题有所忽略,这就造成互联网对于基层反腐的平面化和一般化,不易抓住关键和要害。二是许多网络平台缺乏特色、形式单一。三是在运用互联网进行基层反腐时,对于反腐者和网络实施者的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评估,这势必造成“灯下黑”情况。比如,互联网微信平台设置是否合理、丰富,不同地方的差异甚大。又如,对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与建议,网络平台有无回复,回复效果如何,目前尚缺乏系统管理。在这方面,江苏徐州丰县梁寨镇的网络平台值得借鉴,它强调数据管理、工作跟踪、网络传输、监督评估四大功能,重视民情简报、活动新闻、办理反馈等主要板块。总之,互联网基层反腐是个系统工程,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湖南工商大学

  中共湖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湖南省监察委员会

  中国智库索引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共长沙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长沙市监察委员会

  中共浏阳市委员会

  浏阳市人民政府

  清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