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成效显著 商界腐败大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安永于5月3日在上海发布的2018年全球舞弊调研报告显示,巨额罚款仍未能遏制全球的腐败问题,遍布55个国家和地区的38%的高管认为,腐败行为在商界广泛存在。但安永法证调查服务合伙人张俊今日在接受大公网采访时表示,得益于反腐败及监管力度不断提升,这一比例在中国仅为16%,大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是安永对55个国家和地区的2,550名高管进行的第15次全球舞弊调研结果,受访对象主要包括首席财务官、首席合规官、总法律顾问和内部审计负责人。
尽管全球执法力度加大,过去六年全球腐败程度仍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今年的调查发现,自2012年以来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实施了超过110亿美元的罚款,但全球38%的高管仍然认为贿赂和腐败行为在商业活动中普遍存在。新兴市场的贿赂和腐败程度更甚,这一比例在新兴市场达到了52%。
张俊在接受大公网采访时说,上述比例在中国市场仅为16%,不但大幅好于全球平均水平,对比2年前的24%,也有显著改善,这得益于中国反腐带来的变化,“我们可以感觉到监督力度不断加强,2015年的《刑法修正案(九)》将行贿人也纳入执法范围之内,今年生效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加入了对个人违法行为、第三方违法行为的监管,上述种种都是中国在合规领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但张俊同时提到,全球范围内看13%的受访者认为,用现金支付赢得或保留业务是合理的,这一比例在中国是36%,落后全球平均水平,可见合规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变得更加国际化,势必会引起国际组织或者监管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关注,”她说,“中国特色的合规、反腐败体系,如何与国际接轨,也是一种挑战。”
全球范围来看,腐败风险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地区包括中东欧(47%),中东(62%)和拉丁美洲(74%),尽管这些地区部分国家的反腐立法有所改善,执法也更为积极。
总的来说,调查结果显示,在引入更严格的反贿赂法律和真正地减少腐败之间,往往存在时差,巴西、荷兰和英国均显示出这种趋势。例如,巴西在过去四年中已经出台立法并加强执法,然而96%的巴西受访者仍认为腐败行为在商业活动中广泛存在——比2014年新法律实施时的80%还有所增加。相比之下,在2000年代中期强制执行“反海外腐败法”(FCPA)的背景下,美国今年的腐败水平下降至18%,比2014年的22%有所改善。
安永法证调查服务法证技术合伙人李文宁今日则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做合规预算的时候,都会将机器人纳入,“例如明年的预算需要六个人和两个机器人,因为机器人可以帮助人,去完成很多工作,这也是重要趋势。”